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发言
温丽
2019年10月16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10年,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开始向经济发展新常态过渡。经济新常态下,针对有人质疑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悲观情绪,习近平一再指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中国具有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经济规模庞大和社会制度优越等多方面的优势,完全有能力在过去三十多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Gill和Kharas在世界银行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概念,意即一个国家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未能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致使经济增长乏力,经济长期低迷,无法跻身于高收入国家行列。
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定义,人均国民收入处于825至3,254美元之间的国家属于中低等收入国家,处于3,255至10,064美元之间的国家属于中高等收入国家,超过10,065美元的则属于高收入国家。
2001年我国人均GNI达到1,100美元,摆脱低收入阶段,成为中等收入水平国家;2010年,我国人均GNI达到4,3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不仅如此,自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些人对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悲观情绪,少数人甚至认为我国将不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强调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这种信心从何而来?信心来自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源自我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独特的制度优势。具体表现为:
1、经济增速稳定优势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不仅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加速期,而且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等五化同步推进时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尽管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GDP增速仍然高于6%。2011-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为9.3%,7.65%,7.67%和7.4% 2015年GDP同比增长6.9%,我们完全有条件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按照2014年我国人均GNI为7 ,380美元来计算,如果人均GNI也能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会在10年之内达到12, 735美元的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现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是,从发展态势看,当前我国经济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三次产业增速平稳,就业形势和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我国经济在发展基础趋于巩固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经济运行中不断涌现的积极因素说明,我们正在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制度红利,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条件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完全有可能在未来10-20年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经济增长空间优势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我国工业仍以低附加值的重化工业为主导,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环节,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优势。
不仅如此,如今的中国,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奋发有为。无论是倡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的建立,还是推动“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我国己经开始从国际规范的“适应者”开始转变为国际规范的“塑造者”。
这种角色定位的变化将为我国出口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出口的长期增长和出口结构的优化。
如果能够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推动世界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的深度调整,我国将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空间。
从国内情况来看,当前中国己经步入工业化后期,新一轮现代化进程方兴未艾,正走向一个结构趋优的新常态,为我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提供了空间优势。
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经济常常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国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过程中所形成的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充裕的人才与技术储备,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换过程逐步深化,传统行业生产集中度提升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都会极大推进我国投资效率的提升,进而保持经济的中高速的增长。
3.经济增长动力优势
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不同,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实施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给企业带来了国际竞争压力的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仍有很大差距,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不高。但是,此前吸收引进的大量技术仍在发挥作用,加之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技术研发投入比重不断提高,整体研发投入在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使得当前我国在高速铁路、航空航天和核电等一系列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逐渐显现,科技进步逐渐开始发挥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动力引擎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的推进实施,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为升级传统制造方式,不断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综上所述,习近平同志为中国梦的实践和实现描绘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凝心聚力、共识共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几代中国人富强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