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负责人:钱容德
主 讲教师:钱容德 丁冬梅
课 程类别:研究方向课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4
一、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是面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开设一门研究方向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课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围绕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按照社会发展形态论、社会发展目的论、社会发展动力论、社会发展道路论、社会发展代价论等方面,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学术前沿,进行深入探讨和讲授。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剖析现实社会矛盾和重大社会思潮。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熟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打牢专业基础,为进一步学习研究方向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应该显著提高,理论基础应该更加扎实,学术视野应该更加宽广。同时,本课程的开设,对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
(一)社会发展起源论
(二)社会发展要素论
(三)社会发展形态论
(四)社会发展目的论
(五)社会发展动力论
(六)社会发展道路论
(七)社会发展代价论
(八)社会发展价值论
(九)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当代中国生态现实
四、教学计划(包含每个课时的授课内容等)
(一)社会发展起源论(4课时)
1.人类社会的产生
2.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
3.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社会发展
4.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社会发展要素论(4课时)
1.生产力系统
2.生产关系系统
3.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运行规律
4.生产方式
(三)社会发展形态论(4课时)
1.社会形态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2.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
3.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4.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
(四)社会发展目的论(4课时)
1.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基本观点
2.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3.人的异化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4.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五)社会发展动力论(4课时)
1.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与现实的社会主义
(1)当今中国面临哪些必须解决的难题和矛盾?
(2)如何认识和解决当前的两极分化以实现共同富裕?
(3)如何认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以改变日益加剧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如何认识和解决人的“身心”间的冲突以创建新的存在方式?
4.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六)社会发展道路论(2课时)
1.社会发展的两条道路
2.人类历史发展道路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七)社会发展代价论(4课时)
1.进步与代价之间的辩证关系
2.阶级与阶级斗争
3.社会革命
3.以最小代价推动历史实现最大发展
(八)社会发展价值论(4课时)
1.需要和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2.物质利益与理想
3.价值和人的价值
4.价值与真理
(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当代中国生态现实(4课时)
1、马克思恩格斯有怎样的生态学思想?
2、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潮有哪些理论贡献与不足?
3、应该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发展经济、刺激消费和节俭、绿色的生活方式如何协调统一?
五、教学方法
(一)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师结合每个专题的重点、难点、疑点启发学生进行有序讨论,开展教学互动,深化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科研。
(二)课堂教学和课后阅读相结合。课程采取课堂教学和课后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师提前布置或者课堂中间布置对每个专题深化研究的参考文献,鼓励或者要求学生开展课后阅读,拓宽阅读范围,增大阅读积累,深化对相关专题的理解和研究。
(三)独立讲授和团队讲授相结合。课程采取独立教授和团队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师以课程负责人为主,同时邀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其他教授为学生讲授本门课程的相关专题,以便学生能够领略不同教授的教学风格,直接地、有效地学习每位教授的研究长处和研究成果。
六、考核方式
采取课堂表现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课堂表现和课程论文各占总成绩的50%。课堂表现包括到课情况、发言情况、阅读情况等综合表现,课程论文则是围绕本课程课程的相关专题,独立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七、适用对象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